为展现当代中国民办教育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弘扬民办学校创业人、掌舵人心系教育、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经有关领导和专家提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内资《河南民办教育》推出“有情怀的教育家”栏目,面向全国遴选民办学校创办人和掌舵人进行连续报道,并在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现刊发第7期《曹勇安:勇立教育改革潮头,奋揖创新初心不改》。
曹勇安,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54年4月,教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校校长、理事长。兼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曹勇安系齐齐哈尔改革开放三十年30位有突出贡献人物之一,齐齐哈尔市特等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获得“全国民办教育十杰”优秀奖、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曹勇安生于耕读之家,从小深怀教育理想和信念的他17岁便站上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53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确定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类型日益多样化,民办教育崭露头角并日趋兴盛,已经在体制内工作了20年的曹勇安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教育处长,一边全身心投入工作一边思索教育本身的发展及“教育目标实现”的严肃命题,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将以怎样的方式和怎样的深度融入到国家、社会乃至人类高速发展的未来?他,以超乎常人的胆识和战略家的眼光,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民办教育发展的浪潮之中,开启了他对教育前途命运之问的探索。他既是中国民办教育模式的拓荒者,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弄潮儿。投身民办教育33年,他带领着他所创办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每十年一个跨越式发展为中国民办教育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开创“教育托管”先河,探索办学新模式
1991年,曹勇安从8个学生3个专业的助学自考班起步,“校舍是租的,教师是聘的,校牌是借的”,学生也都是高考落榜生。艰苦的办学条件丝毫未能阻碍理想之花生根发芽,他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使这家自考班的及格率高达80%,在校生增至2000多人,学校也有了自己的名字——“黑龙江东亚大学”。
同年,黑龙江东亚大学兼并了公办职工大学,开创了民办高校兼并公办高校的先河,也拉开了资源整合“攻坚战”的帷幕。他用实践验证了“建一所学校不如买一所学校,买一所学校不如用管理改造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理念。
1998年2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委托曹勇安创办的黑龙江东亚大学管理8所濒临倒闭的公办学校,为公办学校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用管理实践所创造的“教育委托管理”被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42条、第67条。2013年,他又托管了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通过课程改革,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践,打造企业预备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所曾经被教育部亮过黄牌、濒临倒闭的学校,在2015年一跃成为全国首批百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实践教学模式在海南全省推广;2014年,学校托管国家级贫困县甘南县的职业教育,经由课程改革,甘南职教中心“职业农民培养”项目被选入2015年全国首届“双创展”。“‘校园+田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课改项目于2018年荣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委托管理”“产权制度改革”两项改革,被收入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教育9个典型案例之中。曹勇安的学校改革实践被列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学案例,成为民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典范。
二、研发本土课改模式,破解教育改革发展困境
曹勇安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学校治理的转型升级和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2001年3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黑龙江东亚大学基础上,成立齐齐哈尔职业学院。2008年,学校被纳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成为黑龙江省“重点鼓励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5所民办普通高校”之一。在高职阶段,学校探索出“校企合一、顶岗实践”的课程建设模式,获得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果;2011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成立,确定了“坚定不移地探索学校品牌靠专业、办学经费靠产业的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2015年1月,曹勇安与邢晖、姜大源等共同倡议发起成立了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联盟,吸引了280多所院校加入平台活动。2016年4月,联盟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共建课程建设研究院,面向全国院校策划组织了师说课改、课改沙龙、课程建设大课堂、产教融合课程改革试验学校项目等活动,吸引了400多所院校300多万人次参与课改交流活动,为推动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实验逐渐体系化、规模化。2021年,在印制编发《应用型课程开发指南》(2021年版)的基础上,曹勇安将学校研发的课改成果凝练为“四真三化”(FT)课程开发模式,将课程改革的逻辑层级推演到最小单位“课点”,使“以终为始”开发课程,“从始至终”保障质量成为可能。这一理论创新,使教育改革大厦的每一块砖瓦从连片组合难以撼动转变为个体灵活个性独特,为当下中国教育课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实践出真知”,再好的理论体系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曹勇安的直接指导下,从2021年开始至今,“四真三化”(FT)课程开发工作坊已组织44期,吸引全国216所院校4000余名教师参与,在“做中学、学中做”沉浸式学习场域里,“四真三化”(FT)课程开发工作坊与全国职教人共同探究课程开发的更多可能,促使课程开发从混沌走向精准。曹勇安所领衔研发的《课程建设指南》于2023年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课程开发智慧系统——课程通已经上线,编印了专著《FT课程开发的原理与方法》。FT课程建设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获得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曹勇安课程建设研发团队的实践探索和成果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奠基人潘懋元、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等教授的高度评价。
三、搭建课程建设数智化平台,教育初心面向未来
时代发展,大浪淘沙,不少民办高校几经沉浮,最终销声匿迹。“在全省民办高校里,我们虽然不是建校最早的,却是现存时间最长的。”曹勇安坦率地道出了自己的“生存秘籍”:“办学校必须着眼于未来,绝对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朴实无华,却透露出一位实干家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脚踏实地的担当精神。
2021年,在创校30年之际,曹勇安总结了学校建设“艰苦创校、课程立校、文化治校、精神兴校、信仰传校”的二十字初心使命;2023年,在进一步总结学校发展历程、分析教育未来发展走向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百年老校”的发展目标,找准学校发展历史定位,铆定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课程建设”,认为课程的数智化建设与工作坊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程革命的一体两翼。学校坚持“三级办学、系为主体、做实专业、夯实门课”办学理念,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牛鼻子”,规划建设课程改革的“高速公路”。以“专业的数智化”建设为抓手、以“工作坊教学组织形式”为载体,通过“课程通”平台打造学校的“样板房”、专业的“样板间”、教师的“样板课”,在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提出的挑战,曹勇安再一次在自己的教育“试验田”中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面向未来的解决通道。
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构建学校特色
自踏上教坛,曹勇安将“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育思想的每一个点滴里。
(一)适应时代,打造育人品牌
初任教职,曹勇安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之一;初创职校,他带着怀揣高考梦的落榜生埋头苦学重登梦想之巅,“练五功”学习方法、“藏‘生’于民”家庭公寓等开创性举措到现在还为人津津乐道;高职阶段,为了规范学校管理,他另辟蹊径,将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来,确立“专业法人”制度,落实“教师治学,校长治校”的法人治理模式;本科阶段,已经实行了27年的学生自治管理体系“学长制”日臻完善,实现了课程输出,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德育论坛上进行经验分享。实行了21年的专业实践学期,极大地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了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仅在2023年,专业实践学期带薪学生收入就达5353.28万元;他提出“全员皆教,人人皆师,个个都有著作权”的理念,让每一个教职工走上教学、科研一线,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需;建立“生涯导师制”,让每一个老师参与到育人实践中,真正落实了“三全育人”。
(二)营造氛围,凝练文化特色
曹勇安还将学校文化做成了“课程”,“融隐性育人目标于显性教学,寓德育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校园里九大园区的设计是学校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陈列于校园的飞机、大炮彰显着勇于拼搏的“亮剑精神”;日新园中悠游湖面的黑天鹅、安闲自在的孔雀、珍珠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景色;2021年,为了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贯通发展,他提出建设“工程大院”的构想,工程大院的“小菜园”“小果园”结出丰硕的五育成果;他狠抓“饮食文化”,使食堂菜品稳定在1500种左右,免费的米饭、粥、咸菜、每天晚8点后的免费餐,无形中成了学校的“餐饮特色”,仅2023年全年,享受免费餐学生达2.8万人次,让学生回校即是“回家”。
五、办学为国为民为生,倾力奉献回馈社会
曹勇安创办了这所有着33年历史的学校,数十年如一日,他坚持每学期为本科生和教师上课,坚持在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以校为家……他要通过这个学校为中国教育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他提出学生要“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他办学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国家办学、为社会办学。2005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发文确认他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原始创办人、初始出资人。之后,他写了放弃继承权和收益权的声明,报省教育厅和市委备案。为师者不为名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家精神。
尽管两鬓渐白,曹勇安仍然以旺盛饱满的干劲儿冲在民办教育改革创新的第一线。有人曾经问他,若有机会,你这一生会如何选择?他坚定地说:“我依然会选择教育这个行业!教师这个职业!这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值得为之而奋斗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