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胡大白从教六十年。
从1964年到1975年,胡大白先后在郑州市十三中和郑州七中当教师。1975年调入郑州大学,成为一名高校教师。1981年因公致残。病床上三年恢复,1984年创办自学考试辅导班。自学考试辅导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方向明确,办学成就显著,发展成为黄河科技学院。1994年2月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文批准黄河科技学院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成为全国第一批第一所民办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21日又成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大学。到2022—2023学年,黄河科技学院在校生达到41706人,连续多年蝉联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

六十年,胡大白以青春年华和伤残之身、以深厚的情怀和不懈的努力,将自己的理想和实践深深融入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大潮之中,声誉满神州,桃李遍天下。
创办自学考试培训班之初,胡大白就有办大学的理想。1984年到1994年十年的时间,胡大白把培训班办成了正规的大学。
从1994年2月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文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到2022—2023学年,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达到924.89万人,占全国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5.27%;从2000年3月21日教育部颁发《关于在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基础上建立黄河科技学院的通知》,批准建立黄河科技学院,正式批准学校实施本科学历教育,到2022—2023学年,黄河科技学院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17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3.26万人,占到全省民办本科在校生总数的7.39%。

从零到4.17万人,到924.89万人,到5282.70万人,数字展示了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和黄河科技学院波澜壮阔的发展成果。
在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大潮中,胡大白勇立潮头。
胡大白在创办黄河科技学院和引领黄河科技学院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借鉴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品质基调。
黄河科技学院办学四十年来形成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育人经验、发展特色和创新成果,已经并且正在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中起着示范作用。
胡大白是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掌舵人。胡大白创办黄河科技学院,是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她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理性上分析,真正使胡大白成功的,是她的坚定信仰、丰富学识、理性思考、敏锐睿智、慈爱胸怀和坚韧不拔的努力。
胡大白在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的从教经历和创办自学考试辅导班、创办黄河科技学院、引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中,将中国优秀的教育思想和世界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创办民办大学并使之健康发展的路子,为中国当代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且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不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由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民办高校。胡大白在黄河科技学院由自学考试辅导班到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实践中,在黄河科技学院勇立潮头、引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中,教育理念得以不断丰富,其教育实践成果也具有了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胡大白教育实践活动的阶段和领域
胡大白的教育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应该从她1964年7月从郑州大学毕业到郑州十三中报到开始,此后她在郑州十三中和郑州七中进行了十一年的基础教育工作实践;1975年10月她到郑州大学任教,开始了她高等教育的工作实践,直到1984年5月。二十年的课上课下教书育人,是她作为微观教育教学的亲历者,在体制内从事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本实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5月创办自学考试辅导班到2000年3月黄河科技学院获批普通本科教育,是她作为开拓者,创办当代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的艰苦实践;第三个阶段是从2000年3月至今,是她作为掌舵人,实现黄河科技学院一步步健康发展的探索实践。
胡大白的教育实践,几乎涵盖了当代中国教育的各个领域。从大的方面看,涉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深耕的是学校教育;从教育的投资主体看,涉及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主要是民办教育;从教育的类型看,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中心在普通教育;从教育的层次看,涵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多个方面,主要在高等教育;从教育经历看,既有一线实践,也有理论研究,既有微观教学,也有宏观管理。综合起来,形成了这一位当代教育名家的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史、实践史和思想史,内容丰富,枝叶繁茂。
二、胡大白教育实践创新的主要方面
(一)十年找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这里解决的是为谁办教育的问题。
胡大白办学的动因就是“为国分忧,为民解愁”。初心可能是朴素的,但是方向是明确的。她认为,民办学校只有形成一个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才能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她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服务,为人的成长服务。胡大白认为,为谁办教育,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教育的形式不断变化,但教育的育人目的则一直未改。要在当代中国现实条件下办好教育,就不能脱离时代,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胡大白坚定的认为,在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决不能和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割裂开来。所以在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之初,在百事待举的繁忙操劳中,胡大白始终把建立党组织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她多次主动找到区、市、省等有关部门,表达学校要求建立党组织的强烈愿望。因为没有先例、没有文件,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她就一次次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5月,经郑州市委直属机关党委批准,学校建立了临时党支部。1994年6月,学校建立了党总支,组织关系挂靠郑州市科委党委,标志着学校正式建立了党的组织。1997年5月4日,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批复同意成立中共黄河科技学院委员会暨纪律检查委员会。同年6月26日,中国共产党黄河科技学院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黄河科技学院第一届委员会,胡大白任党委书记。经过十年不懈努力,胡大白终于在民办学校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黄河科技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由此,她也成为中国当代民办教育“找党”第一人。
胡大白“十年找党”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民办教育人。
直到今天,黄河科技学院的党建工作一直走在前边,党的方针政策贯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开拓拼搏,闯出一条民办高校发展之路
这里解决的是怎么办教育的问题。
1984年,胡大白和杨钟瑶创办自学考试辅导班时,家里能够拿出来的全部积蓄只有30元。培训班报名第一天来报到的只有一个人,开班的那天却超出了预期。既然迈开了步子,胡大白就没有准备停下。从办辅导班开始,她走的就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艰难困苦中居然把辅导班办成了全国成人教育的一面旗帜。经过不到十年的辅导班和培训教育的办学实践,就创办了正规的民办大学。高等专科教育仅仅六年,学校就跨上了本科教育的台阶。在当代中国的大背景下,胡大白冲破禁区,审时度势,筚路蓝缕,终于以实践回答了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怎么办好民办教育的问题。学校创办之初,胡大白提出的办学愿景,适应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对当代教育的需求。黄河科技学院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断探索,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学校初具规模后,胡大白就加大力度,进行当代民办大学制度建设,以大学章程制定的框架为主轴,首先从宏观上研究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念和价值;继而对民办高校的董事会、党组织、行政管理、学术管理、民主管理的运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在初步建立了实体制度后上升到理论层面研究分析,之后再到实践中运行检验。2017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胡大白的专著《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方面的实践经历和理性思考,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
2019年胡大白提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原则和构建“纵向层次少、横向幅度宽、大行政、大教务、大科研”管理格局的整体框架。通过改革,学校撤销系的建制,在教研室建立科教中心,成立党政学工、教学科研、产教融合三个办公室。明确了部、中心的职责和领导干部配备数量,管理岗位大幅度减少。部分学院实现了“扁平化”管理体制,提升了工作效能,保持了发展活力。
正是有了对教育、对国情、对社会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胡大白才能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正确处理与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媒体及社会组织的关系;科学对待各种专家团组、各种检查评估;积极参政议政,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扩大社会影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她用对事业的爱,对师生的爱,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妥善处理学校和教师、学校和学生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将目标统一到学校发展上来。
基于对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清醒认识和自己肩负的使命,胡大白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前进,引领中国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就河南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看,1994~1995学年全省民办高校招生计划只有200人,到2022~2023学年,全省民办高校在校生已经达到80.87万人,占到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8.64%。29年间增加了4000多倍。在这一过程中,黄河科技学院始终是一面高扬的旗帜,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全新的发展模式,使得黄河科技学院迅速形成规模。不断地思考谋变,推动学校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品牌,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形成了可以推广的经验,建立了与当代中国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三)守正创新,引领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这里解决的是办怎样教育的问题。
40年来,胡大白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将思考付诸于实践,再将实践凝结成思想。黄河科技学院从1994年的6个专业共招生200名,到2022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41000多人、成人教育在校生超过20000人的大学,胡大白实现了自己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的理想。大学办成,胡大白的脚步没有停止,她广泛汲取当代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结合起来,将发达国家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当代中国教育实际结合起来,探索“自力更生、勤俭办学、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中国特色民办高校发展模式;创造性地构建了民办高校“五位一体”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黄科院鲜明的特色。在完善大学运行体系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在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大部制改革等方面一次又一次走在前面,学校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同时,她从长远发展入手,建立了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原学研究院、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创办了国家新闻总署批准的公开发行的黄河科技学院学报和校报。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也一直保持着数量和质量的高位。
在发展过程中,胡大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汲取当代教育发展的前沿理论,根据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不断创新,先后出版了《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等专著。形成了有黄河科技学院特色的中国当代民办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建立了党委领导制度、董事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现代大学制度。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体系创新,应用科技大学的体系框架和建设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引领推动了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胡大白教育实践的意义和影响
胡大白是不幸的。作为郑州大学的教师,1981年冬天她应学校安排到修武县讲课。12月8日夜,她入住的招待所因烧煤取暖导致她一氧化碳中毒,半昏迷的胡大白起身摸着火上的茶壶想把煤球火坐严,却被一壶开水全部浇在身上,导致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达37%,一夜之间从大学风华正茂的女教师成为残疾人,人生从光明跌入灰暗。胡大白是幸运的,她有支持她的领导和同事,有关心她的家人和亲友,有骨子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她最大的幸运,是1982年的《宪法》打开了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之门。不幸的她在责任和使命的驱使下浴火重生,御风而行。现在看来,这个门就是为她打开的,胡大白以伤残之躯勇毅踏上了这条虽然崎岖却洒满阳光的征途。
1985年6月,引起郑州教育界强烈关注的事件,是胡大白杨钟瑶创办的培训班学员自学考试的合格率达到了惊人的87%,须知当年全省的合格率只有6%;1994年春节前夕,引起河南教育界强烈关注的事件是全国第一批第一所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黄河科技学院花开郑州;2000年春分刚过,引起全国乃至国际教育界强烈关注的事件是黄河科技学院获批实施本科教育,成为当代中国第一所、也是当时唯一的由国家批准建立的民办本科大学。
早年家庭的影响和自己受教育的经历形成了胡大白对知识学习和教育传授的感性理解;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教育阶段的工作实践,使她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科学发展有了理性的思考。40年来,她将感性的实践所得和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一直进行着中国特色教育的探索。2017年11月,由教育部直属的中国教育学会等六家权威机构联合开展了评选“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活动,经过广泛推荐、严格遴选、专家初评、权威终评等环节,最终在全国2016.33万名教职工中产生了90位当代教育名家。胡大白和许嘉璐、顾明远、潘懋元等名家实至名归。
我们认为,以1982年宪法为起点,以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实施为标志,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在这18年中完成了“必要补充”的使命;以2000年黄河科技学院升本为起点,以2017年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为标志,民办教育在这18年中实现了“重要组成部分”的使命;以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标志,中国民办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将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当代民办教育发展第二个阶段的起始标志之所以是黄河科技学院的升本,是因为有史以来中国的民办教育从这一刻起,真正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
胡大白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创新,既有鲜明的特色,又有广泛的推广意义,在形成了可以借鉴、可以推广的经验的同时,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师生的认同和社会的赞誉。
胡大白先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河南省人大代表,当选河南省第七、八、九、十次党代会代表。多年担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荣获“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当代教育名家”“60年60人中国教育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中国好校长”“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而胡大白自己的定位,依然是一个尽心尽责的教育工作者。
一直在实践,一直在做。默默奉献,润物无声。她把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终生追求,把党的关怀,国家的关怀传递给师生,将大爱化解为日常行为,使教育在当代中国回归本真并科学发展,为未来中国教育的理念、形态、模式和评价方法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虽然黄河科技学院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但是胡大白的理想远不至此。一切都刚刚开始。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教育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胡大白带领全体黄科院人和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整合一切积极因素,正在探索建立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在应用于黄河科技学院继续发展的同时,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本文是王建庄著《不忘初心得始终——胡大白教育实践创新》一书的序言。发文时作者有简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