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当代中国民办教育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弘扬民办学校创业人、掌舵人心系教育、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经有关领导和专家提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内资《河南民办教育》推出“有情怀的教育家”栏目,面向全国遴选民办学校创办人和掌舵人进行连续报道,并在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现刊发第9期《于松岭:用教育点亮人生》。
于松岭,东方剑桥教育集团创始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民革中央教科文卫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导师,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他于1986年创建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旨在办世界一流的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灵魂的国际化人才。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在全国39个城市创办170多所学校、园所,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四个层次,拥有在校生8万余名,员工1万余人,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50余万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初心与使命
1986年,于松岭辞去哈尔滨理工大学物理教师和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毅然投身民办教育,并立志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创办国内外知名的百年大学。于是他先从创办剑桥少儿英语学校开始,艰难地迈出了一生只做教育的第一步。
然而,从大学物理老师到幼儿英语教师,这个看似华丽的转身,却遭到了于松岭家人、同事和领导强烈反对。但于松岭却凭借一份执着的信念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下定决心要创办属于自己的学校,用自己的方式点亮学生的人生。
于松岭创办的学校,之所以选用“剑桥”这个名字,并非因为简单模仿,而是出于对英国剑桥大学的敬仰和向往。他希望自己所办的学校,能够成为与英国剑桥大学媲美的学府,为我国的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可是,创业路上并不平坦。开学那天,他只招收了22名学生,这对于于松岭而言,如同“命根子”一般。他亲自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他用最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英语课……他从学生们的笑声和家长们的赞许声中,找到了前行的动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此,于松岭如同一名执着的船长,驾驶着自己的“教育帆船”,航行在民办教育的大海上。即便遇到再大的风浪,也从不动摇他的初心和使命。他用自己的爱,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凝聚成一道道教育之光,点亮了无数学生的人生之路,为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方向与力量
九十年代,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教育成为无数家庭最关切的焦点。为了确保孩子在竞争激烈的起跑线上有所依托,许多家长不惜花费巨额金钱和心血,让他们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甚至是私人教育。然而,这样的教育投入却成为普通家庭沉重的负担。
于松岭对这一现象深有感慨。他想,在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都是免费的,但在国内,一个孩子一年的补课费用却需花费十多万元,几乎等同于一对工薪家庭一年的收入。这种情况下,即使放开了二孩政策,许多年轻夫妇也因教育费用而望而却步,这势必会对人口出生率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了让自己的教育事业根基稳固,持续发展,于松岭决定调整方向。
曾经在哈理工大学工作时,于松岭就立下了宏伟的目标,要办一所大学,而且要办一所名牌大学。这个梦想,经过十年的努力和积累,让他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奋斗。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于松岭进一步认识到民办学校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稳定、规模、品牌。于是,他决定,将发展前景有限的培训教育转向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学历教育。这样,只要国家允许学历教育存在,就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能更好、更多地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1995年4月,于松岭申办了“黑龙江剑桥专修学院”的执照,迈出了向高等教育进军的第一步。
剑桥专修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主,设置了多个专业,包括他最看好的计算机专业和幼儿英语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于他创办的计算机培训学校,或者与他合作的全国各地幼儿园,这样,不仅解决了学校用工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可是,现实总是比想象更为残酷。当剑桥专修学院正式开学时,只有二十多名学生前来报到。面对这样的结果,校园里的气氛变得低沉,员工们也开始担忧前景。一些员工甚至建议他放弃专修学院的办学计划,继续办培训学校,或者将学校改建为旅馆以赚取房租。
但面对这些建议,于松岭心怀坚定,不管他人如何劝说都没有动摇。他不断鼓励自己,不仅不能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因为他坚信,即使眼前只有二十多名学生,但这二十多名学生就像一颗火种,将来一定能够燎原。
2001~2003年剑桥专修学院先后与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合作设置为独立学院,2004年开办本科专业。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剑桥学院。
在办学过程中,于松岭遇到了一连串的问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将自己的教育事业做到极致。即使面临困境,他也不会轻易放弃。他不仅要办大学,还要办中学和小学。他要让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品牌。
2006年,于松岭抓住国家支持“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的契机,确定了“扩大学前教育规模”的发展战略,携爱子于越在北京创办了北京市中山第二实验幼儿园,在上海市创办了闵行区东方剑桥幼儿园和宝山区东方剑桥幼儿园。此时,集团已创办多所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高等院校,并在北京创办了北京市中山第二实验学校。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于松岭从一个培训学校的创办者转变为教育集团的创始人。在不懈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支持下,东方剑桥教育集团逐渐壮大,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民办教育行列的佼佼者。
目标与坚持
在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于松岭深刻领悟到了方向与力量的重要性。
确定明确的目标。从一开始,于松岭就立下了自己的教育梦想:办一所名牌大学。这个目标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的责任。他清楚地知道,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坚持自己的方向。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即使剑桥专修学院开学初期只有少数学生报到,即使员工们提出放弃或改变方向的建议,于松岭也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知道,只有坚定地走下去,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不断创新和进取。在办学过程中,于松岭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业务模式。通过引进自学考试等高等教育模式,设立多个专业,让学生既能获得优质的教育,又能顺利就业。同时,他也不断寻找合作机会,创办剑桥第二中学等分校,拓展教育集团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
2011年,经教育部评估,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被批准为国家计划内普通高校,开始独立办学,更名为哈尔滨剑桥学院。2012年,哈尔滨剑桥学院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成功与价值
成功和价值,这是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渴望取得成功,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然而,成功并非孤立存在,它必然伴随着价值的体现和创造。正如于松岭所言:“成功的定义就是逐步实现有价值的理想,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于松岭在回顾自己成功之路时说:“之所以能拥有今天的成就,无外乎四个字:勤奋、智慧。”他认为,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偶然,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的运用逐步实现的结果。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它可能是在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可能是在家庭中获得的幸福和满足。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成功,它都体现了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另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子女教育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因为子女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教育和引导。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育观念、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发展和成长。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性、责任感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能够自信、坚定地前行。
成功和价值的联系还体现在对社会的正向推动上。一个成功的人士,不仅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而这种贡献和价值往往体现在对社会的正向推动上。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具备担当社会责任的品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社会热点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松岭经常对他的学生说:“我在不影响大目标大方向的情况下,进行了调整和变通,那就是把目标调高一些、把目光放远一些。”其实,这句话的根本意思就是说,要想成功,就要有上进心。成功者不仅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更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努力。
于松岭在民办教育事业中是勇敢睿智的。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他善于观察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策略。他的故事不仅是对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一次深情告白,也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鼓舞和激励。愿我们都能如同他一样,用心灵的火焰,点亮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让教育之光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供稿:哈尔滨剑桥学院李婧)